程序6 经过升温、升压,灭菌器自 13∶ 35∶ 43 进入灭菌阶段,14∶ 05∶ 37 结束。在初始的 2 个时间点上,锐器盒外( 即灭菌器内) 的实测温度低于设定值,依次为 131. 1 °C 、131. 9 °C ,之后稳定在 132 °C 。锐器盒上层于 13 ∶ 48 ∶ 43 达到132. 0 °C ,稳定 17 min; 锐器盒中层于 13 ∶ 50 ∶ 43 达到 132. 0 °C ,稳定 15 min; 锐器盒下层的温度一直处在上升阶段,最高达 130. 7 °C ( 图 1) 。
本试验所用灭菌器利用灭菌室底部的加热器加热灭菌室内的灭菌用水 ( 自来水) ,使其产生 蒸汽,通过蒸汽将灭菌室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灭菌室内升压、升温至设定值,利
用蒸汽冷凝时释放的潜热灭菌。锐器盒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锐器盒内的空气排除不彻底。原因: 一是灭菌器自身不具机械抽真空性能; 二是锐器盒封口后,不利于气体流动; 三是灭菌时产生的冷凝水聚集于锐器盒盖部,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锐器盒内的空气排除不彻底有两点影响: 一是滞留的空气阻碍蒸汽的进入; 二是空气的导热系数小,对保温有利,对导热不利,不利于灭菌器内的热量传递进锐器盒内部。
在 132 °C 、20 min 条件下,对锐器盒下层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时,化学指示物的黑色条带爬满整个“ACCEPT”区域,指示合格,与生物指示物的指示结果相反。这可能与本试验所用指示物的特性有关。包内化学指示卡( 3M 1243A) 属第 5 类的整合指示物,对所有灭菌过程的关键变量( 包括时间、温度和水) 起反应。生物指示物( 福泽爱斯 H3723T) 的指示菌为 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其结果受多个灭菌过程的关键变量相互之间复杂关系的影响,而且与使用前指示物的运输和贮存、暴露于灭菌过程后的培养等密切相关。因此,化学监测与生物监测的结合,对灭菌过程有效性的证实是必要的 。
在灭菌阶段,锐器盒下层的最低、最高和平均温度都是最低的。下层是锐器盒的冷点[12] ,也就是最难灭菌的位置。因此,在对锐器盒灭菌时,可以在其底部放置指示物,以此来判断整个锐器盒是否灭菌合格。当对玻璃瓶、不锈钢贮槽或消毒桶等灭菌时,是否可以据此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容器的冷点位置不仅与容器内空气的分布有关,还与容器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有关。本试验用锐器盒的材料为聚丙烯,其导热系数为 0. 22 W / ( m·K) 。玻璃、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依次为 1. 09 W / ( m · K) 和45 W / ( m·K) [13] 。材料不同,导 热 系 数 存 在 较 大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容器内的温度和冷点。
《消毒 与 灭 菌 效 果 的 评 价 方 法 与 标 准 》( GB15981—1995) 和《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 GB / T 30690—2014) 都提到指示物应置于待灭菌物品的中心部位。但是在本试验中,锐器盒较为特殊,其下层的平均温度比中层的平均温度低 5. 3 °C 。换言之,位于中层的指示物指示合格,位于下层的指示物不一定指示合格。将指示物置于锐器盒的中心部位,判断灭菌合格与否,是不科学的。对于其他一些特殊物品的灭菌,有效监测灭菌效果的关键是通过试验找到其冷点位置,并将指示物置于冷点位置。